
一周前,加拿大航空空乘人员举行罢工时,他们提出一个统一口号:”无偿工作无法飞行。”这直指北美航空业长期存在的惯例——空乘人员在飞机起飞前的地面工作期间不计薪酬。行业专家向BBC表示,与此相反,部分欧洲航空公司采用月薪制而非时薪制支付空乘报酬。
工会委托的民意调查显示,这种薪酬差异令加拿大乘客感到惊讶,多数人支持罢工员工。这场短暂罢工在夏季旅游高峰季造成严重混乱,随着劳资双方于周二达成临时协议,航班已恢复正常运营。
加拿大公共雇员联盟与加航达成的协议草案尚未完全公开,但知情人士透露内容包括:数年内的薪资上调,以及最关键的突破——首次对登机服务和起飞前客舱安全检查提供部分报酬。专家表示,加航空乘争取的权益可能有助于确立北美航空从业人员的新标准。
工会本周早些时候称此举具有”历史意义”,宣告”无偿工作时代终结”。但路透社报道称,许多仍需对协议进行投票表决的空乘人员仍心存不满,目前尚不清楚该协议能否获得足够支持票数通过。
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并非唯一未因行业所称的”地面工作”获得报酬的群体。加拿大越洋航空和西捷航空的机组人员薪酬结构中也不包含地面工作报酬,美国联合航空的空乘人员同样如此——尽管该公司的相关合同谈判目前正在进行中。
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商学院教授兼航空管理专家约翰·格拉德克指出,若加拿大航空为员工引入地面工作报酬,可能引发席卷北美所有主要航空公司的”海啸效应”。他表示,数十年来航空公司一直以”更容易统计飞机离港与着陆时段”为由推行该做法,而登机时间因航班延误和乘客数量等因素存在变量,难以纳入计酬范畴。
为缓解矛盾,航空公司已调高空乘人员的小时工资,但多数人认为其总收入仍然偏低——尤其对于生活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北美大城市的空乘人员。加拿大航空称其”干线空乘人员”去年半数收入超过5.4万加元(约合3.9万美元),部分资深员工收入超7万加元,旗下廉航加拿大胭脂航空的薪资数据略有不同。
供职逾二十年的加航空乘莱斯利·沃拉弗向当地媒体《哈利法克斯审查员》透露,她每月约完成40小时无薪工作。该数据与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2022年12月底针对近万名空乘人员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当时工会航空部门主席韦斯利·莱索斯基称无薪工作是”行业肮脏的秘密”。
沃拉弗向该媒体强调,资浅空乘因通常执飞短途航线而受影响最甚。
新冠疫情后业界对地面薪酬的态度开始转变——口罩规定改变了机组航前准备方式。多伦多约克大学劳工问题教授史蒂文·塔夫茨指出:”登机流程复杂化给空乘人员带来巨大压力,被迫增加无薪工作时长。他们最终意识到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2022年达美航空率先在北美实施空乘地面工作薪酬制度,美国航空与阿拉斯加航空迅速跟进。在与加航达成临时协议后,首席运营官马克·纳塞尔向加拿大广播公司表示,该公司空乘将获得”行业领先的报酬体系,地面薪酬问题已解决”。
但协议前景仍存变数。路透社采访的多名员工对地面薪酬方案及初级员工收入影响表示不满。莱索斯基指出后续罢工属非法行为,工资争议将通过仲裁解决。业内观察家认为,随着加拿大最大航空公司的加入,全球航空业正在确立新标准。
越洋航空和西捷航空即将开展合同谈判,格雷德克教授预测这两家航空公司将顺势推行地面薪酬制度以保持薪资竞争力。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加航罢工事件因工会拒绝遵守复工令,被誉为加拿大劳工权益的转折点。
尽管联邦政府援引《加拿大劳动法》第107条强制仲裁,但格雷德克教授指出:”公众因无薪劳动问题普遍支持罢工员工,这次工会展现了谈判艺术的典范。”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vg3ze0yxy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