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翻译

无良外国企业正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和虚假背景故事,伪装成英国家族企业来引诱消费者。顾客表示在误以为购买英格兰独立设计师商品后,却收到从东亚仓库批量发货的廉价服饰珠宝,直呼”完全上当受骗”。

其中名为”C’est La Vie”的网店声称由埃琳与帕特里克夫妇在伯明翰历史悠久的珠宝区经营29年,但其退货地址实际位于中国。消费者指南机构Which?指出,AI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欺诈者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误导公众。

另一家疑似使用AI生成图片的网站”Mabel & Daisy”标榜为布里斯托经典的母女经营服装公司,实际注册地址却在香港。评论平台Trustpilot上涌现500多条一星评价,消费者投诉高价购入劣质商品并被收取高额退货运费。

购物者向BBC透露,他们在浏览Facebook时成为广告目标。近期曾查处冒充伦敦企业的中国服装公司Marble Muse的广告标准局表示,社交媒体平台在解决该问题方面也需承担责任。BBC已联系Facebook母公司Meta寻求评论。

埃琳与帕特里克带着温暖笑容,身着品牌衬衫,身后陈列满柜珠宝,堪称成功夫妻店的完美形象。但伯明翰大学人工智能教授马克·李指出,这些图像”完美得失真”。”以往AI生成具有合理手指结构的真实手掌存在困难,而当前这些图片虽制作精良,但过于完美的摆拍感暴露了不真实性。”

最近宣称位于伯明翰科尔莫尔街的C’est La Vie广告编造了家庭悲剧——埃琳的”挚爱丈夫”帕特里克去世,她正以清仓八折结束经营。广告词声称:”我曾努力维持手工珠宝店运营,但悲痛耗尽了我的力气。”然而被悲情故事吸引的顾客在Trustpilot愤怒评价收到”树脂块””塑料垃圾”和”廉价金属废料”,有人留言:”若能评零星绝对会给——纯属骗局,伯明翰根本不存在这家公司,难以置信我竟会中招。”


伯明翰阿斯黛拉珠宝公司的经营者桑尼·帕尔表示,这些骗局损害了珠宝商区的声誉,玷污了当地企业的辛勤付出。”谎言模糊了企业间的差异化特征,夺走了在此经营多年的家族企业的信誉。”他说。

在英国广播公司首次联系C’est La Vie珠宝公司几小时后,其网站显示所有产品均已售罄,并发布声明称”我们正在仔细包装和运送最后一批订单”。随后该网站名称暂时更改为”Alice and Fred”,后又恢复为C’est La Vie品牌。该公司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贾斯汀·高夫花费40英镑在Mabel & Daisy公司购买了一条粉色碎花裙,这家自称自2022年起在布里斯托制作”永恒经典服饰”的企业。数周后收到实物时,她发现这件”材质拙劣”的衣物与网站上展示的优雅连衣裙截然不同,意识到这完全是个骗局。”网站看起来精美专业且可信,但付款后多次发邮件催促仍迟迟不发货。”她表示。

高夫女士尝试退货时被告知需额外支付20英镑运费,最终仅获得20英镑退款。来自伯明翰的艾玛反映,她试图将一件过于肥大的50英镑夹克退还给Mabel & Daisy,却被告知可保留原商品并支付10英镑换取小码。”我绝不愿再付钱——当初交易完成时跳出一堆中文符号,我就意识到他们根本不在布里斯托。”她说。Mabel & Daisy未回应本台问询。

上月,针对BBC《监督者》节目的投诉,英国广告标准局封禁了一家所谓”英国”服装公司的广告——该企业使用玫瑰图案、鹅卵石街道和英国国旗作为宣传,实际却从亚洲仓库发货。监管机构表示将持续打击误导性广告,但其发言人补充道:”其他监管机构和广告投放平台都需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英国消费者组织Which?的苏·戴维斯指出,贸易标准团队”资源严重不足且装备薄弱”,难以应对这类网站,意味着许多骗局可能未被调查。”虽然责任不应转嫁给消费者,但他们可以采取措施避免买到劣质商品。”她建议消费者查阅网络评价了解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客服水平,同时通过条款细则页面核实公司是否真正位于英国。

马克·李教授指出,关键识别特征包括”人物在不同场景、不同背景下的图像,以及包含真实可辨识地点的内容”。但他警告称:”人工智能技术日益精进,很快我们面临的挑战可能不再是验证内容是否由AI生成,而是要确认其中是否真正存在人类的参与。”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ed5wvn48q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