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难调查陷入争议

印度空难导致260人遇难近五个月后,调查工作陷入争议——该国最高法院最新介入此事。6月12日,171航班从印度西部的艾哈迈达巴德飞往伦敦,起飞仅32秒后便坠毁于一栋建筑。

7月发布的临时报告被批评人士指出过分聚焦飞行员操作,可能转移对飞机潜在故障的关注。上周五,印度最高法院法官强调任何人都不应指责机长。此番表态源于航空公司负责人一周前坚称涉事飞机不存在技术问题。

十月底在新德里举行的“印度航空2025”峰会讨论环节,印度航空首席执行官坎贝尔·威尔逊承认这场事故“对相关人员、遇难者家属及全体员工都是毁灭性打击”,但强调印方初步调查“显示飞机、发动机及航空运营均无异常”。他补充说明印度航空虽配合调查但未直接参与。

由于事故发生在印度,调查由该国空难调查局主导。鉴于飞机及发动机在美国设计制造,美方官员也参与调查。事故一月后空难调查局发布的初步报告遵循重大事故调查标准程序,旨在汇总已知事实。报告通常基于坠机现场勘查及飞行数据记录器基础信息,不会对事故原因下定论。

然而这份15页的报告引发争议,主要源于两个段落:首先指出起飞后数秒内,通常用于航班前后启停发动机的燃油切断开关被从“运行”位拨至“切断”位,这将导致发动机燃油供应中断并迅速丧失推力。虽然后续尝试重新启动发动机,但为时已晚。随后记载:“驾驶舱语音记录中可听到一名飞行员质问另一人为何切断开关,对方予以否认。”


那场间接披露的对话引发了对两名飞行员——苏米特·萨巴瓦尔机长和当时执飞副驾驶克莱夫·昆德——所扮演角色的激烈猜测。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前主席罗伯特·萨姆沃尔特声称报告显示”这并非飞机或发动机故障”,他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提出:”是有人故意切断燃油供应,还是因操作失误意外关闭了燃油系统?”

印度航空安全顾问莫汉·兰加纳坦机长在接受新德里电视台采访时强烈暗示飞行员自杀可能是事故诱因,他表示:”我不愿使用那个词。但据悉飞行员存在某些病史…这种情况可能发生。”

代表遇难者家属的律师迈克·安德鲁斯认为信息发布方式导致”人们在未掌握全部事实的情况下不公正地归咎于飞行员”。他解释道:”如此复杂的飞机存在诸多潜在故障可能,仅凭两条脱离语境的信息片段就认定飞行员蓄意坠机…有失公允。”

印度航空安全组织”安全事务基金会”创始人阿米特·辛格机长持相同观点。他发布报告指出现有证据”强有力地支持电气干扰导致发动机停转”的事故成因理论,认为电气故障可能触发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自动切断燃油供应。他强调飞行数据记录仪捕获的或是系统指令,而非驾驶舱切断开关的实际物理动作——这意味着在飞行员尝试重启发动机前,开关可能从未被触碰。

辛格机长已就调查程序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质疑,向BBC表示初步报告框架存在倾向性,因其”在未披露飞行期间所有技术异常的情况下,似乎暗示飞行员操作失误”。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审理遇难机长父亲普什卡拉吉·萨巴瓦尔提出的独立司法调查请求,大法官苏利亚·坎特当庭告知这位91岁老人:”空难令人痛心,但您不应背负儿子受指责的重担,无人有权归咎于他。”本案将于11月10日再次开庭。

美国航空安全基金会(FAS)支持电气故障引发事故的推论。该机构创始人埃德·皮尔森曾任波音公司高级经理,长期严厉批评这家美国航空航天巨头的安全标准。他认为初步报告”严重欠缺专业性……其疏漏令人难堪”。该组织耗时研究多份787机型电气系统报告,其中包含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曾通报的线路舱渗水问题,其他机构亦曾表达类似担忧。

皮尔森指出:”涉事飞机存在大量电气异常迹象,调查组在未彻底排查潜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几乎将责任完全归咎于飞行员,这种判断完全错误。”他相信这是刻意将关注点从飞机本身转移至飞行员的操作。

FAS呼吁全面改革现行国际空难调查程序,指出”过时的协议、利益冲突和系统性缺陷正在危及公众信任,延误关键安全改进”。

美国交通部前监察长玛丽·夏沃律师则不认同刻意聚焦飞行员的说法。她认为初步报告存在缺陷,但根源在于全球瞩目下调查人员承受着巨大压力。”这起恶性事故受到全球关注,他们只是仓促发布了信息。”她表示,”随后世人便匆忙得出’飞行员自杀蓄意坠机’的结论。若重新处理,调查组绝不会披露驾驶舱录音片段。”

夏沃个人判断”计算机或机械故障的可能性最大”。国际空难调查准则要求最终报告须在12个月内完成,但实际常超时限。前空难调查专家向BBC强调,在调查终结前”保持开放心态至关重要”。

波音公司始终坚称787是安全机型,该机型确保持有良好安全记录。公司向BBC表示将配合印度飞机事故调查局发布调查信息。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33pzypkkd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