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现身特斯拉展厅,穿梭于工厂车间,甚至与名媛金·卡戴珊合影。但埃隆·马斯克对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愿景远不止于此。自2022年在特斯拉发布会上首次亮相以来,这位科技亿万富翁始终强调,该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将在全球大众的家庭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全自动驾驶出租车及 Cybertruck 一同,马斯克坚信特斯拉机器人是抢占人工智能领域战略高地的关键筹码。而周四批准其千亿美元薪酬方案的投资者们似乎也认同这一观点——马斯克若要兑现这笔天价报酬,必须完成的诸多任务之一便是在未来十年内交付百万台人工智能机器人。然而,特斯拉对人形机器人的豪赌究竟植根于科幻想象还是现实根基?





硅谷正全力押注人形机器人领域。摩根士丹利周五发布的报告预测,据传正在研发机器人的苹果公司到2040年有望通过该业务实现年收入1330亿美元。有报道称富士康正在其德克萨斯州的英伟达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

理论上,将先进人工智能置入人形躯壳的组合具有惊人潜力。这种技术能让机器人与现实物理世界产生交互——当然也包括与人类互动。虽然多家企业一直致力于开发用于工厂及工业场景的类人机器人(例如英国机器人公司Humanoid),但部分企业已开始谋划将这类技术引入家庭场景。

科技公司1X备受瞩目的Neo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面世,能够完成收拾洗碗机、折叠衣物、递送物品等日常杂务。其售价定为2万美元,但《华尔街日报》披露该机器人实际上需由佩戴虚拟现实头盔的工作人员远程操控。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分析师布莱恩·霍普金斯指出,随着零部件成本下降,加上机器人灵活性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正逐渐适用于多元场景。“从仓储物流、餐饮服务到老年护理与安防巡逻,新兴应用场景正在快速崛起,”他在博客中写道,“若按当前发展轨迹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30年前对众多实体服务行业产生重大冲击。”

马斯克曾向投资者透露,其机器人业务“长期来看可能比汽车业务更具价值”。他同时强调这将整体提升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在推动实现与人类智能比肩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方面。2022年他在X平台发文称:“考虑到特斯拉AI通过应对外部环境进行训练,尤其是‘擎天柱’机器人的问世,该公司可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在该领域的其他进展中,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液压驱动人形机器人Atlas凭借其体操与舞蹈表演在YouTube上俘获了千万观众。这些记录其跳跃、翻滚、空翻等高难度动作的病毒式传播视频,展现了机器人技术多年来的长足进步——科学家们正借助人工智能热潮,通过新型系统增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去年旧款Atlas退役后,接替它的全新纯电模型据开发者称能以更多方式灵活扭动金属躯干。






然而多年来接受BBC采访的机器人专家们,对于科技公司将机器人设计成人类外形的做法大多不以为然。从实用角度而言,机器人根本没有必要配备双腿——制造机械腿所涉及的工程结构与硬件配置要复杂得多。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言:”轮子的效率要高得多”。至于机器人为何不需要头部,专家们更是懒得赘述。

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形机器人始终是人类魂牵梦萦的执念,这种情结在延续数十年的科幻作品中可见一斑。只需回顾《星球大战》的C-3PO、《飞出个未来》的班德、《终结者》等经典角色便可发现,人类往往对近似自身的造物更容易产生亲近感。而在现实世界中,人形机械始终远逊于科幻作品中的同类——它们往往粗糙浮夸、笨拙迟钝且漏洞百出。

但这一现状正随着Optimus等更精密的机器人出现而改变,它们正将我们推向”恐怖谷”的深渊。特斯拉机器人近期愈发频繁地现身公共场所,在好莱坞餐厅为顾客递送汉堡与爆米花。ChatGPT制造商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五月时坦言,他认为世界尚未为人形机器人做好准备,却又同时将其形容为即将到来的变革时刻。尽管他与埃隆·马斯克素来不睦,但在这个问题上两人显然达成共识: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而马斯克确实拥有实现这一切的实力、影响力与资本。

【订阅我们的科技解码简报,追踪全球顶尖科技动态与趋势。英国境外用户请点击此处注册】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drz2rdlyk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