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英国自由贸易协定亮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

印英自贸协定突破:莫迪政府向英国开放380亿英镑政府采购市场

上月签署的印度-英国自由贸易协定最突出亮点在于,纳伦德拉·莫迪政府决定向英国供应商开放印度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该市场通常涵盖政府购买的各类物资——从商品服务到道路等公共工程合同。

约4万份总价值380亿英镑的联邦部门高价招标,将在交通、绿色能源和基础设施等战略领域向英国企业开放投标。这些领域此前一直受到严格保护,限制外国竞争。贸易专家表示,这种开放程度前所未有。

新德里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的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向BBC指出,这比印度此前与阿联酋协议中的开放程度”大得多”,并”树立了新标杆”。

核心条款解析

  • 国民待遇原则:英国企业在特定领域竞标印度政府合同时,将获得与印度供应商近乎平等的待遇
  • 信息透明化:实时获取即将发布的公共招标和采购机会信息
  • 原产地规则放宽:仅含20%英国本土投入的产品即可获得印度政府采购资格,允许80%零部件或原材料从第三国采购

斯里瓦斯塔瓦特别强调:”投标门槛金额的大幅降低,使英国企业现在能参与农村道路、学校太阳能设备、政府办公室IT系统等此前无法涉足的中低价值项目。”





英企参与印度政府采购面临多重挑战

英企参与印度政府采购面临多重挑战

多位专家向BBC表示,对英国企业而言,要将这一机遇转化为实际商业成果并非易事。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贸易专家阿尔皮塔·慕克吉博士指出,虽然英国供应商有资格作为二级本地供应商参与竞标,但印度企业仍将作为一级供应商享受优先待遇。

慕克吉补充道:”价格是赢得合同的关键因素,而英国企业的报价往往高于印度企业,这将成为主要挑战。”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智库的斯里詹·舒克拉则指出,更严重的阻碍在于付款延迟和合同执行困难,这些是”印度政府采购中长期存在的顽疾”。

舒克拉向BBC透露,一项针对2017-2020年印度中央公共部门企业采购的研究显示,拖欠供应商的款项经常超过年度平均采购总额。”这将影响试图进入印度政府采购市场的英国企业,特别是那些周期长且受监管和政治不确定性影响的公共合同。”

据舒克拉介绍,拖欠款项同样是印度中小企业的痛点,由此引发的短期流动性问题常常”迫使它们退出采购市场,将业务拱手让给大型企业”。这种情况直接反映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在190个国家中合同执行效率仅排名第163位。

舒克拉表示,虽然自该排名发布以来情况有所改善——政府电子市场、中央公共采购门户等一站式平台以及新推出的在线争议解决门户为公开招标流程带来了更高透明度——但政府实体的付款纪律仍是待解难题。

慕克吉指出,印英贸易协定虽强调采购透明度,却回避了账款拖欠、合同执行和违约处罚等实质问题。她补充说,该协议在《全面经济贸易协定》生效后的四年内排除了争议解决条款的适用,而这些条款通常明确争议处理机制。

“在印度经商需要后天习得的技巧,”舒克拉总结道,”英国企业必须逐步掌握在复杂法规环境中竞标公共合同的生存之道。”


尽管存在一些琐碎的问题,但允许外国企业进入印度政府采购市场标志着一项影响深远的政策转变。根据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GTRI)的分析,这表明印度政府意图开放这个长期为本土中小企业保留的领域,也可能反映出新德里在未来与美国等国的贸易协定中愿意给予外国企业的让步。

舒克拉先生指出,印度在贸易协定中加入深入的政府采购条款方面起步较晚,当前的努力实属追赶之举。他认为,这也标志着印度政府”对本国企业能在国内外与全球企业竞争的自信”。

此举有望促使更多外国企业参与,从而推动印度政府加强问责,并帮助将其以付款延迟和合同执行不力为特点的招标与公共采购流程”标准化”,使其符合全球标准。

关注BBC印度新闻的Instagram、YouTube、X和Facebook账号。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e3jy1g5x3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