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我们的专业财经博客,深入剖析今日全球市场最前沿的财经动态。现在是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
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在多重重磅事件的交织影响下,呈现出复杂而微妙的震荡格局。美国股市三大主要指数涨跌互现,其中标普500指数微涨0.02%至6389.7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33%至21178.58点,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则小幅下跌0.14%至44837.56点,显示出市场在乐观情绪中仍保持谨慎。欧洲股市普遍承压收跌,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0.43%至9081.44点,德国DAX指数跌幅达1.02%至23970.36点,法国CAC 40指数下跌0.43%至7800.88点。在亚太市场,表现则呈现分化态势,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1.10%至40998.27点,而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收高0.68%至25562.13点,中国A股沪综指微涨0.12%至3597.94点,深证成指上涨0.44%至11217.58点。大宗商品方面,原油价格受贸易乐观情绪提振而上涨,黄金则因避险需求降温承压。加密货币市场延续调整格局。
本期的重点,我们将围绕美欧贸易协议的最新进展、中美贸易谈判的持续动向、本周科技巨头的财报季、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瞻,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
全球贸易格局再塑: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欧贸易协议:一项“巨大胜利”?

根据我们掌握的最新消息,美国与欧盟在周末达成了一项贸易框架协议,对大多数欧盟进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这一税率远低于特朗普政府最初威胁的30%关税,被市场普遍视为避免了一场全面贸易战的“巨大胜利”。该协议的达成,显著“减少了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为投资者进行更长期投资提供了依据。
具体来看,欧盟承诺每年向美国采购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并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协议的细节仍存在一些模糊和争议之处。例如,关于制药(Pharmaceuticals)产品是否包含在15%的关税范围内,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表述一度出现分歧。不过,美国官员随后澄清,15%的关税将暂时适用于制药产品,但一项针对制药行业的230调查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此外,钢铁和铝等特定商品的关税仍高达50%,这被视为协议中尚未完全解决的“痛点”。

部分欧洲领导人认为,该协议对欧洲而言是“悲哀的一天”,因为欧盟做出了“大幅让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即便关税降至15%,仍将对汽车业造成“重创”。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哈达德也表示,该协议“不平衡”。这些不同声音表明,尽管短期内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但长期来看,贸易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仍需关注。
中美贸易谈判:延长休战期以争取更大空间
在中美贸易关系方面,美国和中国高级经济官员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贸易谈判。市场普遍预期,此次谈判的主要目标是将当前的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这为可能在10月举行的特朗普-习近平峰会铺平道路。
此次谈判的关键症结包括:芬太尼关税减免、稀土矿物获取、技术出口限制(特别是半导体芯片)以及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的问题。有消息表明,中方在此次谈判中立场“强硬”,并认为自身拥有“大量筹码”。例如,中国已同意处理对美国工业至关重要的稀土出口许可证申请,并被允许获取曾被禁售的英伟达H20芯片。然而,中方也明确表示,不会在中俄石油采购问题上让步,警告这可能导致新建立的贸易磋商机制崩溃。这凸显了中美谈判的复杂性和其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

关税与通胀:消费者是否会“买单”?
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是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市场研究员David Riedel警告,一旦55%的关税持续一段时间,商品价格将“非常显著”地上涨,尤其是在假日购物季。尽管有观点认为关税的通胀影响是一次性的,但也有分析指出,关税可能导致今年下半年物价上涨,企业将通过削减成本或提价来缓解影响。根据对核心PCE通胀的预测,关税可能导致年底前核心通胀上升一个百分点以上。
科技巨头财报季: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估值考验
本周是大型科技公司(如微软、Meta、亚马逊和苹果)发布财报最繁忙的一周。这些公司的表现对股市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占据标普500指数的权重接近30%。目前,已公布财报的公司中有84%的业绩超出预期,其中科技巨头的盈利增长预计高达14%,远超其他行业的3.4%。
人工智能投资与模型竞争:
• Meta:正在AI人才和资本支出上投入巨资,但其Llama 3等模型表现不如OpenAI和Anthropic的产品。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已投入数十亿美元以求在AI前沿模型竞赛中迎头赶上。
• 苹果:在AI策略上仍依赖第三方,如OpenAI的GPT和Google的Gemini。这被一些分析师视为股价的“不利因素”。
• 微软:在Azure和AI销售方面表现出色,被一些评论员认为是“唯一安全的”大型科技公司。
•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签署了价值超过160亿美元(约合22.8万亿韩元)的AI芯片供应协议,该合同将持续到2033年。这被视为三星代工业务的“巨大胜利”。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该交易的实际产出可能比宣布的数字高出数倍。
• AI的长期视角:阿里巴巴云创始人表示,AI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并预计90%的AI技术和服务可能在十年内消失。中国正积极推动建立国际AI组织,以避免技术被少数国家主导。
市场估值与回调风险: 尽管市场情绪乐观,但股票目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情绪“过度看涨”或“过于乐观”,存在回调的可能性,部分专家建议为波动性做准备。Renaissance Macro的Jeff deGraaf指出,高贝塔(high beta)股票的表现已达到100百分位,通常在三四个月后开始回调。Citi的Stuart Kaiser认为,大型科技公司财报是本周股市的最大风险,因为“门槛很高”。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美国股市和经济表现出“惊人的韧性”,能够应对疫情、供应链中断、通胀和关税等挑战。根据Rainwater Equity的分析,剔除疫情、关税等因素后,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仍保持在17倍左右,因此“很难说美国股市估值过高”。这表明,市场对当前估值水平存在显著分歧。
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美联储的“按兵不动”与未来展望
美联储货币政策: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本周将维持利率不变。重点将在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未来降息的信号。尽管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概率约为60%,但一些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当前经济表现强劲且关税可能推高通胀。前美联储副主席Roger Ferguson认为,经济数据尚未支持美联储在7月或9月降息。
就业与通胀数据:
就业数据被认为是美联储决策“最重要的因素”。市场希望看到每月新增约15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维持在4.1%左右。Stewart Kaiser表示,任何低于7.5万甚至5万的就业数据都可能导致市场显著下跌。
关于通胀,Hightower的Stephanie Link认为,关税不太可能带来“大规模通胀影响”,企业会通过成本重组或提价来缓解。然而,Macro Policy Perspectives的Julia Coronado预测,核心PCE通胀可能在年底前上升至3%或更高,这主要归因于消费者承担一半关税成本的预期。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
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形成对比的是,日本央行年底前加息的概率已从60%升至约80%,美日贸易协议的达成被认为扫清了其调整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障碍。欧洲央行在经历八次降息后,目前已暂停降息,2%的政策利率可能标志着本轮宽松周期的终点。这种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加剧,无疑将为下半年市场带来更多看点。
商品与加密货币市场:结构性变化与长期趋势
大宗商品市场:
• 原油:WTI原油期货上涨2.95%至67.08美元,布伦特原油上涨2.91%至69.63美元。油价上涨主要受美欧贸易协议达成带来的乐观情绪推动,市场担忧关税可能限制经济活动和燃料需求的风险有所降低。
• 黄金:黄金期货下跌0.57%至3316.6美元,现货金上涨0.03%至3337.00美元,美国期金上涨0.03%至3336.60美元。金价震荡攀升,因美元走软,但贸易协议缓解了避险需求,同时美元指数走强对金价形成压制。有分析认为,黄金在过去两三年表现出色,但短期可能进入盘整期。
加密货币市场:
加密货币市场延续调整态势,比特币下跌1.21%至118000.24美元,以太坊跌幅2.02%至3796.62美元。市场分析认为,机构资金流入放缓和宏观不确定性是主要压制因素。尽管短期波动,但长期投资者仍保持乐观,超过65%的比特币供应由长期持有者控制,显示基础面支撑依然稳固。
值得关注的是,华尔街正加速拥抱比特币,将其从“反向交易”转变为“共识交易”。投资者正通过ETF等传统金融产品接触比特币。以太坊现货ETF上周净流入18.5亿美元,远超比特币ETF的7200万美元,反映出机构对以太坊的配置需求上升。
市场展望与风险提示
当前市场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美欧及美日贸易协议后续履行情况、地缘政治风险的不断演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例如,美联储“按兵不动”但内部分歧加大,意味着未来政策调整可能带来高强度市场波动;贸易协定虽暂时化解部分风险,但长期增长空间及相关行业复苏仍需谨慎观望。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需充分评估宏观环境变化对市场的潜在影响。我们在此提醒,文中所提及的资产标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建议各位听众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和专业咨询,以制定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策略。
总结与展望
回顾今天全球市场,波动虽成常态,但确定性线索也在不断明朗。市场风格正在由极端分化向均衡扩散转变。无论是稳健布局,还是积极捕捉短线机会,都需在强风险管理前提下科学配置,力求在动态环境中把握更多主动权。财经之路,既需关注大势,又要着眼结构,布局当下,更谋长远。
感谢您的收听,期待与您一同关注全球经济动向,洞悉财富机遇。我们下次播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