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亚洲之行期间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旨在确保稀土供应——这个关键领域长期由中国主导。与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达成的协议在规模与实质内容上各不相同,目前评估其实际影响为时尚早。但这些协议都包含多元化获取稀土资源的努力,这类矿物已成为从电动汽车到智能手机等高端制造业的必备材料。

在中美领导人重要会晤前夕,这些试图锁定合作伙伴与美国进行贸易的协议,显然是为了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虽然它们最终可能挑战北京对稀土行业的垄断,但专家表示这将是个耗时数年且成本高昂的过程。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环境与社会中心高级研究员帕特里克·施罗德在本周发表的评论中指出:”相较于中国,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等地区新建矿山、精炼设施和加工厂需要承担更高的资本成本、更严格的环境监管规定,以及更昂贵的人工和能源投入。”

日本此前同意的5500亿美元投资是否会纳入稀土协议尚不明确。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路特尼克预计将在即将展开的访问中与日本企业敲定相关细节。这无疑是中美竞争中的一个转折性举措。


北京控制着全球几乎所有的稀土加工,这使习近平在与华盛顿持续的贸易战中拥有强大的筹码。随着两国试图敲定一项涵盖从关税到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等一系列问题的协议,中国的出口管制最近扼住了稀土的供应。这些管制措施也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制造业中心引发了熟悉的担忧——提醒人们全球供应链在动荡的美中关系面前有多么脆弱。

在特朗普本周启程前往亚洲之前,他与澳大利亚达成了一项85亿美元的交易,承诺进行工业合作和联合投资,以在中国境外建设稀土加工能力。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访问白宫期间,特朗普当时表示,”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如此多的关键矿物和稀土,以至于你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们”,并补充说”它们将只值2美元”——暗示随着供应量激增,价格将暴跌。

时间表和价格都不太可能实现,但澳大利亚确实是美国寻求关键矿物的重要合作伙伴。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格雷斯林·巴斯卡兰和克萨林·霍瓦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个国家就像一个元素周期表,像圣诞树一样闪闪发光,拥有地球上最广泛、最丰富的矿产资源集中地之一。”

几家公司已经在建造炼油厂,包括伊卢卡资源公司,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告诉BBC,如果没有政府支持,这在财务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日关键矿产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提升稀土供应链的产能与产量——包括协调投资与储备计划,并设立快速响应机制应对供应冲击。而与东南亚经济体达成的协议同样缺乏细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均同意扩大美国对稀土的获取渠道,并实施倾向于美方采购商的出口规则。这些国家还承诺不中断对美稀土运输,并鼓励非中资企业开展本地加工与投资。

但需注意的是,与马来西亚和泰国签署的协议均属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这些协议能否经受住相关国家政局变动仍是未知数。

另一个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在于监管机制——特别是考虑到稀土产业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稀土行业不仅开采环节污染严重,后续加工更是高污染过程,涉及萃取、浸出、热裂解和精炼等会产生放射性物质的工序。中国稀土产业的环境代价已有充分记录,这也导致其他国家对该行业持审慎态度。

目前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供应商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其部分精炼工序设在马来西亚,但多年来持续面临当地监管障碍。

通过将日本、澳大利亚等区域重要经济体纳入可能增强美国稀土控制力的投资协议,特朗普将在周四与习近平的高风险会谈中占据有利位置。但现实情况是,中国仍掌控全球约70%的稀土加工产能。要实现赶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健全环保法规及专业技术积累——单座加工厂从设计到全面投产就需耗时数年。澳大利亚虽长期致力扩大稀土产能,其加工厂至今仍未实现全面运营。

中国在该区域也绝非静观其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区域内国家的贸易往来都至关重要。因此华盛顿不能低估北京的影响力,尤其在东南亚地区。

稀土供应链亟待多元化转型。合作与投资承诺仅是开端,前路依然漫长而复杂。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j6ny24j0r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