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时候,化名瑞秋的谢菲尔德居民在与某位男士重逢于共同朋友圈之前,希望化解两人过往约会时的心结。”我原本只用ChatGPT求职,但听说有人用它处理感情问题。”正因情绪困扰又不想让朋友卷入,她在通话前向ChatGPT求助:”我询问该如何应对这场对话而不显得戒备”。

AI的回应令她印象深刻:”它总是用’哇,这真是个充满自省的问题,经历这些的你一定情感成熟’这类句式,像站在我身边的啦啦队长,暗示我是对的而他是错的。”虽然整体建议”有用”,但她指出其语言”充满心理咨询腔调,频繁使用’边界’这类词汇”,最终只采纳了”按自己节奏处理问题”的核心提醒,并未严格遵循具体建议。

这种求助AI的现象正成为代际特征。婚恋平台Match研究显示,近半数美国Z世代(1997-2012年出生)曾使用大语言模型获取恋爱建议,远超其他年龄段。人们正利用AI撰写分手信息、解析约会对话、解决感情矛盾。

心理学家兼两性关系专家拉莉塔·苏格拉尼博士指出,AI对情感沟通中易焦虑的群体具有工具价值,能辅助组织语言、消化模糊信息或获取第三方视角,为冲动反应提供缓冲空间。”它就像日记触发器或反思区,作为工具使用时能提供支持——前提是不取代真实人际联结。”

但博士同时提出警示:大语言模型被训练得乐于助人且迎合用户,可能悄然助长不良关系模式。”若提问本身存在偏见,AI的附和会强化扭曲认知或逃避倾向。”例如通过AI代写分手短信虽规避当面不适,却可能阻碍当事人直面真实感受。

过度依赖还将制约个人成长。”每当面临情感暴露风险就求助AI,会导致直觉判断、情感表达和关系认知能力逐渐外包。”苏格拉尼博士补充道,AI生成的信息往往缺乏情感温度,使沟通显得刻板生硬,容易令接收方产生不适。




情感咨询AI服务市场观察

尽管面临挑战,各类关系咨询服务平台正不断涌现。Mei是一款基于OpenAI技术训练的免费人工智能服务,能以对话式回应帮助用户解决情感困境。纽约创始人Es Lee表示:”这个创意旨在让需要人际关系指导的人获得即时帮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向可能评判自己的亲友倾诉。”

李先生指出,该AI工具中超过半数咨询涉及性话题,这些内容多数人不愿与朋友或治疗师讨论。”正因为现有服务存在不足,人们才会转向AI。”另一常见用途是帮助用户重新措辞信息或修复关系问题,”这就像人们需要AI来验证问题的合理性”。

在提供情感建议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人类咨询师懂得何时需要干预以保护来访者免受潜在伤害,情感咨询类应用能否提供同等保障?李先生承认安全担忧:”AI的风险更高,因为它能通过前所未有的个人化方式与人建立连接。”但他强调Mei已内置防护机制,”我们欢迎专业人士和机构参与合作,共同塑造AI产品”。

ChatGPT开发方OpenAI表示,其最新模型在避免过度情感依赖和谄媚行为方面已有改进。公司声明指出:”用户常在敏感时刻求助ChatGPT,我们通过专家指导确保其回应得当,包括适时引导用户寻求专业帮助、强化敏感请求的防护措施,以及在长时间对话中提示休息。”

隐私保护是另一关注焦点。此类应用可能收集高度敏感数据,一旦遭黑客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李先生说明:”在用户隐私处理的每个决策点,我们都选择最大限度保护隐私,仅收集必要服务数据。”根据该政策,Mei除邮箱外不收集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对话数据仅临时保存30天用于质量监控,”当前所有对话记录均不会永久存入数据库”。



部分人群正将人工智能与专业心理治疗结合使用。化名科琳的女性去年底考虑结束一段关系时,开始向ChatGPT寻求处理建议。这位伦敦居民表示,听闻室友积极评价AI在恋爱咨询(包括分手建议)方面的作用后,她决定尝试使用。

她要求AI模仿社交媒体上广受欢迎的关系专家吉莉安·图雷基或整体心理学家妮可·莱佩拉博士的风格回应问题。今年初重启约会时,她再次通过AI以青睐的专家口吻获取建议。

“一月份与某位男士约会后,虽然缺乏生理吸引力但相处融洽,我咨询AI是否值得继续约会。明知专家著作中的肯定答案,但获得针对具体情境的定制建议仍令人安心。”

科琳透露,其心理治疗师更侧重于童年经历的深度探讨,而ChatGPT则主要处理婚恋关系方面的具体问题。她对AI建议保持审慎态度:”可以想象有人可能因AI迎合性反馈而仓促结束关系,或进行欠妥的对话。”

“在生活压力骤增而朋友不便打扰时,AI能有效舒缓情绪。”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0kn4e377e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