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中部比达镇,妇女们低坐在泥地上,手持木棍以稳定节奏起落。空气中回荡着木棍敲击果壳的闷响——经过烈日曝晒的深褐色乳木果外壳逐渐碎裂,露出坚硬的果核。这些从树上自然脱落后在野外采集的果实,经过初步处理正等待中间商收购并送往工厂。
这是乳木果产业链的初始环节,其终端产品将出现在全球化妆品专柜以及巧克力等商品中。尼日利亚贡献了全球近40%的乳木果产量,当地女性本是这个产业的支柱,但近期政府政策的剧变正威胁着她们的生计。八月下旬收获季期间,当局突然宣布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生果出口禁令。
政策初衷本在于推动本地乳木果脂成品生产(而非原料出口),从而提升国内利润留存。但这一急转弯导致乳木果需求骤降,因为本国加工能力无法消化全部产量。需求萎缩引发果核价格崩盘,这意味着妇女们的劳动所得已难以维持生计。
仅比达镇所在的尼日尔州,就有数十万女性依赖乳木果生产链的某个环节维生。四十岁的哈贾拉图·伊萨自成年起便从事果核加工,她向BBC表示这项新政使她全家及社区女性陷入生存危机。伊萨与包括六个孩子在内的十一名家人同住,患有反复发作的结膜炎,天气变化时病情加剧需持续用药。
“我们感到绝望。没钱吃饭,孩子们也上不起学了,”她说道。出口禁令前,她日收入最高可达5000奈拉(约3.3美元),足以支付按日结算的学费和药费。如今收入骤降逾半。”禁令颁布后我们一直在受苦,受影响的不仅是加工者,还包括所有产业链工人。”她补充道那些负责装车的搬运工报酬也在过去几周减半。
55岁的法蒂玛·恩达科依靠销售乳木果的收入养活全家14口人,包括她的7个子女和几个孙辈。她说:”听说出口禁令后我彻夜难眠……这是我们养家糊口的生计。我们恳请蒂努布总统重新开放出口,以免孩子们被迫走上歪路。”全球乳木果产业估值约65亿美元,尽管尼日利亚是最大生产国,却仅分得微小份额。蒂努布的出口禁令旨在争取更大份额,改善产业链从业者生活。
核心举措包括扩大本地加工规模并提升成品质量。位于尼日尔州库杜的Salid农业公司工厂是推动转型的关键项目——这座被称作非洲最大乳木果油精炼基地的工厂由现政府盟友所有,年产能达3万吨,专为化妆品、食品和制药行业提供乳木果油。新厂投产仅两周即遭遇出口禁令,而全国现有加工厂远不足以消化可采收的乳木果产量。
贸易商们正面临只能亏本清仓的困境。”禁令有失公允,若有预警我们本可准备。”一名中间商向BBC表示。尽管官方声称已咨询行业领袖并开展调研,供应链多数环节却似乎毫不知情。与此相反,Salid公司总经理阿里·赛杜在禁令中看到商机:”现在收到大量供应商询盘,禁令前贸易商从不联系我们,如今纷纷来电寻求合作。”他还享受到价格优势——此前其公司始终难以与国际买家的报价竞争。
国际采购商转移至尼日利亚源于2024年9月布基纳法索颁布出口禁令,随后马里、科特迪瓦和多哥相继跟进。加纳计划2026年前分阶段禁止原料出口,同步投资建设加工厂。政府支持的”尼日利亚乳木果”计划倡导者莫博拉·萨戈强调:”我国具备主导乳木果产业的潜力,但必须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尼日利亚总统农业政策顾问金斯利·乌佐玛为出口禁令辩护,称尼日利亚需要从其自然资源中获取更多利益,并相信该行业女性的生活将得到改善。”数十年来,女性始终被困在贫困的恶性循环中,生活困苦,而中间商和外国加工商却攫取数十亿利润。这项政策旨在扭转这种局面,赋予女性权力,让尼日利亚在市场中占据应有地位。”他补充说,这仅为期六个月的禁令旨在迫使国内外企业在尼日利亚加工能力方面进行投资。”如果推迟大刀阔斧的改革,旧剥削体系的受益者只会不断要求更多时间。”
他认为邻国的出口禁令促进了当地加工业发展。行业管理机构尼日利亚乳木果产品全国协会支持该禁令,称其为”战略性关键转型”,但敦促政府对持有大量库存的贸易商提供救济。
尽管如此,尼日利亚的乳木果加工能力仍然有限,且集中在少数大型工厂。对小型生产商和合作社而言,使用这些设施遥不可及,而六个月的禁令是否足以建立真正转型所需的基础设施、激励措施和供应链仍存疑问。
政府目标是到2030年,尼日利亚在全球乳木果市场价值中至少占据五分之一份额。但对尼日尔州的女性而言,在价格下跌和大家庭需求的双重压力下,这一承诺显得遥不可及。生存才是首要任务:喂养孩子、支付药费、度过又一个乳木果采收季。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740jzlpd7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