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著名的热带天堂巴厘岛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大量游客,但如今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幻灭——佐伊·雷便是近期失望者之一。”自从踏上巴厘岛,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今年七月她在酒店房间拍摄的YouTube视频中坦言,”我们怀着很高期待来到这里,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每个人都在此享受美好时光。”她补充道:”如果你给咖啡馆拍照时把镜头拉远,就会看到真实景象。”雷女士并未描述她目睹的现实,也未回复BBC的询问。但这种不适感已足以让她临时预订航班转赴迪拜继续庆祝结婚纪念日。
现实线索随处可见。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关于巴厘岛”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帖文:在海滨餐厅享受日落时分的食客脚下,是通往餐厅的摇摇欲坠楼梯旁堆积的垃圾;身着比基尼的游客在瀑布前摆拍时,蜿蜒的队伍正在湿滑岩石上等待;使用竹吸管的露天冰沙摊旁,堵在拥挤道路上的摩托车正喷着黑烟。每年有数百万人涌向巴厘岛,寻求千禧年回忆录《美食、祈祷、恋爱》中承诺的精神香格里拉,迎接他们的却是拥挤人潮、堵塞交通与刺耳施工噪音——这些随着疫情后旅游热潮愈演愈烈。
这座岛屿日益加剧的负荷早已引发诸多不满,而本月发生的悲剧更令事态蒙上阴影。罕见洪水已造成十余人遇难。官员指出,垃圾处理不善与无序城市开发加剧了灾情。当地政府随后宣布将限制新建项目,但许多人认为这类干预措施为时已晚且力度不足。这个被赞誉数十年的”最后天堂”,何以至此?
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冒险家便开始涌向巴厘岛。当时这里被视为充满异域风情的避世之地,遍布印度教庙宇与水稻梯田。灵性崇拜与自然敬畏深植于此:猴子、奶牛与鸟类被奉为圣物,参天古木被认为栖息着精灵,广受欢迎的徒步火山巴杜尔山更被信众视为女神庇护之地。
“这里是最早被称为乌托邦、汇聚绝美风光与文明的地方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多次探访该岛的柏林旅行作家吉塞拉·威廉姆斯指出,“正是巴厘岛的印度教文化塑造了这片土地的神话。”
过去十年间,赴岛游客数量激增——从2014年的380万人次跃升至去年的630万人次。今年更将创下新纪录:该岛预计接待超过700万外国游客。如今的巴厘岛不再以独特传统与田园牧歌著称,反而因海滩俱乐部和冲浪屋声名远播。与印尼其他地区相比,这里酒精饮品触手可及,清凉着装更为普遍。多数游客更倾向于沉浸于奢华酒店、别墅与水疗中心。
“大量西方人正在享受这里触手可及的奢华生活方式,”威廉姆斯表示,“自从社交媒体占据主导,人们了解地域的方式变得流于表面……仅凭一张照片就启程前往。”
佐伊·雷在巴厘岛遭遇的现实幻灭,揭示了众多浅度旅行者抱持的理想化想象。针对雷的帖文,旅居巴厘岛的英国内容创作者霍莉·玛丽通过TikTok视频警示:“仅靠浏览Instagram认识巴厘岛会令你对其产生认知扭曲”。
“问题在于人们来到巴厘岛后只停留在特定区域,他们追逐网红咖啡馆和适合拍照的场所,却忽略了这是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岛屿,”玛丽向BBC坦言。那些长居于此或探索过隐秘角落的人会告诉你,从观海豚与潜水探险,到北部静谧的葱茏景致,巴厘岛的自然之美依然鲜活生动。
从印尼首都雅加达移居至此的坎尼·克劳迪娅强调,这座岛屿“远比游客常去的派对场所丰富得多”。“若你认为巴厘岛过度拥挤,那只是未曾涉足其精髓所在。”
然而,当地居民表示,在旅游业的需求下,他们的岛屿确实发生了变化。当听到游客抱怨这里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时,有人指出这种言论充满讽刺意味。
“当游客抱怨巴厘岛变得过于拥挤时,他们自己也是拥挤的一部分,”致力于保护巴厘岛自然与居民的本地研究员伊·玛德·维坎南达表示,”这就像堵车时我们会问’为什么这么堵?’但我们自己就坐在车里。正是我们这些开车的人制造了拥堵。”
22岁的妮·卡德克·辛迪亚回忆道,她曾骑着摩托车穿梭在仓谷宁静的道路上,途经可以午休的稻田。五年后的今天,仓谷已成为全岛交通最拥堵的地区之一。辛迪亚前往健康度假村上班的路上,别墅与咖啡馆林立,不耐烦的喇叭声全程相伴。”我根本不愿驻足,更别说在那里休息了,”她说,”每次骑车经过曾经常停留的地方,总有一种悲伤涌上心头。我感觉巴厘岛正在被日渐侵蚀。”
随着旅游业发展,酒店、咖啡馆和酒吧已从拥挤的南部地区向外扩散。最新的潮流目的地仓谷——这个曾经沉寂的渔村,如今已成为吸引全球冲浪者的磁石。从乌鲁瓦图到水明漾,仓谷重蹈了其他街区的覆辙,这些原本宁静的边缘地带因游客寻找新的”隐藏宝藏”而彻底改变。这场迁徙使得时尚咖啡馆、健身房和共享办公空间在狭窄的乡间道路旁纷纷涌现。北部的佩雷仁安正被推崇为更悠闲的仓谷。更北端的乌布森林中,度假村纷纷以”逃离南部喧嚣的避世圣地”自我标榜。
“这确实是个两难困境,”玛丽女士指出,”一方面,鼓励人们探索不同区域总是好事…但我也认为其中存在隐患,因为这会导致四处开发建设。”她补充道,”而且人们对待巴厘岛的态度有点像对待游乐场。”
几乎每月都有游客失范行为登上头条:酒后或无头盔驾驶摩托车导致严重事故;外国人在圣地裸体被驱逐出境;醉酒斗殴惹上官司。最近更因数千名俄乌战争避难者定居巴厘岛而加剧紧张局势。印尼国家禁毒局负责人近日警告,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员在巴厘岛从事犯罪活动的问题正日益严重。
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正在升温,社交媒体上的自发监督者纷纷曝光行为不端的游客——尽管巴厘岛人仍保持着世界闻名的待客之道。
“许多游客认为,既然他们是花钱来我们岛上消费的人,我们当地人就该对他们的一切行为照单全收,”辛蒂娅女士表示。和她这代许多人一样,辛蒂娅逐渐依赖旅游业带来的稳定收入。”这种感觉就像被困住了,”她说,”因为我们靠旅游业生活。所以如果我们停止旅游业,我们靠什么生存?”
尽管旅游业出现”失控增长”,但研究人员维坎南达认为”巴厘岛的发展与自然和谐仍可兼得”。”我仍然持乐观态度。特别是有了年轻人的参与。”事实上,从废物管理教育到海滩清洁,企业和活动人士已自发开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因对旅游业监管不力而受到批评的当局也在努力整治这座岛屿。今年早些时候,巴厘岛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为游客制定了行为准则,”以确保巴厘岛旅游业始终保持尊重、可持续且符合当地价值观”。警方已被部署到热门区域确保游客遵守规定。
“印尼政府已经认识到,巴厘岛也是一种自然资产,不仅仅是一个可供开发的旅游市场,”《金融时报》HTSI杂志旅游版主编玛丽亚·肖伦巴格告诉BBC。”巴厘岛在很多方面都是过度旅游的典型代表,”她说。”但无论你去往世界何处,我认为重要的是人们要记住,负责任地对待旅游目的地是每位旅行者应尽的义务。”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07vxdny17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