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投身国防产业的良机——唐纳德·特朗普甚至被传出计划将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随着冷战结束后三十余年和平红利的消退,各国政府在武器及其运载平台上的支出正再度急剧增长。这背后主要源于三个大国的动向:
在普京总统领导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让欧洲各国意识到,莫斯科的民族主义已构成更广泛的威胁,甚至波及曾属苏联的北约成员国;特朗普主政下的美国则动摇了北约体系的支柱——即便俄罗斯扩大乌克兰战事,其是否会援助欧洲始终存疑,美国已失去传统盟友的信任。事实上在其重返白宫前,美国就已持续向欧洲盟国施压要求增加军费开支。
中国虽在欧洲影响有限,但近期为向盟友展示军力而进行的武器装备演示,已对周边国家构成实质威胁。面对强权领袖主导的新地缘政治格局,欧亚各国正重启军备建设——这些领导者对国家命运的重视远高于既有的国际规则。
英国政府以削减其他公共服务为代价增加国防预算,部分用于填补长期资金不足的项目。无论是英国陆军快速部署能力,还是皇家海军维持类似乌克兰战场持久作战的备战状态,都备受质疑。甚至战备部队的保持都因军人居住条件恶劣而受阻——在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后,本国库存已然见底。政府承诺扩建兵工厂以重建库存,并为欧洲可能爆发的热战准备供应链。
这或许将为苏格兰带来一座弹药工厂(全国规划建设六座之一),但迄今对当地经济最大的提振来自造船业。在和平红利时期国防预算紧缩的阶段,克莱德河畔斯科斯顿与戈文最后的海军造船厂曾多次濒临关闭。
英国政府原计划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持续”稳步”推出新舰。但自两艘航母服役以来,新下水的军舰寥寥无几。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到本年代末,皇家海军可能会再接收多达七艘新舰——包括从罗塞斯接收的五艘31型护卫舰,以及从BAE系统公司格拉斯哥造船厂接收的至少两艘26型护卫舰。这26型护卫舰是英国八艘订单中的首批舰艇。
贝尔法斯特船厂已启动大型支援舰的建造工作,这些舰艇将为皇家海军提供燃料和补给保障,部分建造任务可能交由姊妹船厂(现属西班牙纳凡蒂亚公司)负责,包括法夫郡的梅希尔船厂和斯托诺韦附近的阿尼什船厂。
通过在克莱德河和福斯河沿岸追加造船订单,政府向私营船厂释放了投资信心信号,确保项目不会延期或取消。由此带来的成效是舰艇建造速度显著提升、效率大幅提高。罗塞斯船厂采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耗时仅为熟练焊工的一小部分,且需要返工的问题减少约三分之一。
机器人无法触及的内部区域仍需焊工操作,但通过机器人试验,喷漆工和脚手架工正被替代,船体喷漆时间大幅缩短,期间其他作业可同步进行。随着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提升,英国造船成本已具备出口市场竞争力,打破了多年来海军舰艇造价高昂的局面。以往英国倾向于高成本建造高规格舰艇,鲜有国家愿意或能够承担。
如今英国不仅建造速度超越他国,还实现了舰艇”互操作性”——多个盟国海军采用统一设计。挪威已确认计划购买至少五艘价值100亿英镑的苏格兰造26型舰艇,而丹麦和瑞典很可能订购31型护卫舰。
国防开支增长带来的红利还将惠及苏格兰生产雷达、潜艇部件和高科技导弹的工厂。格拉斯哥小型卫星制造产业集群与设得兰群岛即将具备的火箭发射能力也将获益。与此同时,乌克兰战争表明现代国防需要大量民用技术来设计和制造无人机及反制措施。
为此,军事规划者正关注那些拥有可适应反潜监视的近海能源技术的企业,以及年轻员工擅长改造游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公司。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2ejkrm9lz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