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南部佩克汉姆区的居民刚刚失去了他们的Poundland平价商店——这家经营了11年的店铺本周正式关闭。”大家都爱来这里购物,价格非常便宜。我常给孩子买零食和洗护用品,”路过顾客贝基·卡伦凝视着空荡的店铺说道,”这里总是很热闹…现在我们该去哪儿购物呢?”
该门店位于莱恩巷,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加勒比食品商将山药堆放在美妆店和手机维修店旁,沿街还有酒吧、咖啡馆和零星几家时髦古着店。尽管社区氛围活跃,佩克汉姆仍属高贫困区域,按理说在生活成本危机中本应是平价商店蓬勃发展的沃土。
然而Poundland却正在实施门店关闭计划以谋求长远发展。自夏季以来,已有超100家门店关闭或列入关停名单。此前六月,该企业在”严峻经营环境”中以象征性1英镑被收购。虽然制定了转型计划,但预计门店数量将从年初的800余家缩减至650-700家。
英国商业街的其他折扣零售商同样举步维艰:Original Factory Shop已关闭至少22家门店,小型折扣连锁Maxideal全面停业,头部折扣连锁B&M Bargains因销售疲软启动重组。理论上这些本应成为精打细算消费者的首选目的地。
当众多家庭都在感受财务压力之际,为何这些家喻户晓的平价品牌仍处境艰难?零售专家凯瑟琳·沙特尔沃思指出:”消费者正在用智慧超越平价商店,他们清楚知道’哪些商品值得在此购买’,甚至会用手机拍下优惠信息即时分享。”
更严峻的是,折扣连锁同时面临成本上涨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去年预算案导致所有大型零售商用工成本大幅增加,但对于销售最廉价商品的商家而言,既难消化额外成本又难转嫁给顾客。特别是对于”一英镑商店”,如今商业模式更难维系——考虑到通货膨胀,1990年1英镑的购买力相当于如今的40便士。
来自约克郡的商人克里斯·爱德华兹已在折扣零售行业深耕五十余载。十年前,他与儿子共同创立的Poundworld折扣连锁店以1.5亿英镑的价格售出。2019年,这对父子创立全新连锁品牌OneBelow,所有商品售价均不超过1英镑——但三年后他们不得不调整策略。如今该品牌更名为OneBeyond,近九成商品定价已升至1英镑及以上。
“我们意识到’一英镑模式’难以为继,”爱德华兹坦言,”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疫情后的航运危机,当时集装箱运输受阻,货运成本高得离谱。”
但爱德华兹表示其商业模式依然有效:在他看来,这取决于从业经验、谈判技巧以及精准的商品组合。在克罗伊登分店,圣诞主题货架色彩缤纷,周末客流如织,消费者在收银台前排队采购漱口水、洗洁精、糖果和电池。”我们总能比顾客更早预判消费需求,”他自信地宣称。
关于盈利模式,他透露有时能争取到知名品牌英国库存的优惠价格,若遇特殊情况宁愿牺牲利润也要吸引客源。”我们保持着从中国持续进货的集装箱物流,总能谈到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因此当顾客为购买可口可乐进店时,很可能顺手带走中国直采商品——这类商品能为他带来”额外利润空间”。
若不能精准掌控折扣零售,资金链可能迅速崩塌。这对父子曾将Poundworld发展为超30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2015年出售给美国投资机构后,该品牌三年内便宣告破产并从商业街消失。”他们根本不懂折扣生意,”爱德华兹批评道,”盲目扩充sku却缺乏像我们这样的精细化管控。”
Wilko连锁店同样迷失方向,于2023年破产导致数千人失业。Poundland今年历经经营危机后侥幸避免破产,其困境多源于自身决策失误——该品牌逐渐背离”万物一镑”的创立初心,转而推行多级定价体系。其母公司华沙上市公司Pepco集团还将自有服装品牌引入Poundland门店,此举亦未获得消费者认可。
零售分析师凯瑟琳·沙特尔沃思指出:”Poundland忘记了自身定位。廉价商店的关键在于保持简约。”但她认为只要回归核心策略,该品牌仍能重回正轨。目前该公司已简化定价体系,并称转型计划进展良好。具体措施包括关闭57家亏损门店,并在可能情况下争取大幅租金减免。另有48家店铺因业主决定收回租赁权另寻租户而即将关闭。
据数据分析公司Geolytix统计,英国主要平价连锁品牌目前拥有3400家门店。2009至2015年间这类店铺数量增长超一倍,但此后增幅微弱。回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衰退期,伍尔沃斯公司的退出为Poundland等竞争对手利用低廉租金填补市场空白创造了条件,当时各地消费者都在寻求平价商品。
同期折扣超市Aldi和Lidl通过低价策略从传统超市吸引数百万顾客,实现快速扩张。精打细算的消费方式甚至在中高收入群体中形成风潮。到2019年,平价商店主要增长点转向城郊商圈和零售园区,这一趋势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加速。例如B&M、Home Bargain和The Range等品牌设有大型园艺中心,销售更适合驾车提货的大件商品。
但在当前生活成本危机中,平价商店面临更严峻挑战。不仅传统超市通过优化定价和会员制度巩固客源,该领域还需应对线上”极限折扣”模式的崛起。如今中国电商希音和Temu通过直售超低价商品不断蚕食平价零售市场,另有全球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持续扩张。
英敏特零售研究总监尼克·卡罗尔表示:”速卖通去年凭借欧洲杯赞助实现用户量激增,目前仍在增长。”虽然难获具体销售数据,但英敏特调查显示:在截至2025年9月的一年中,英国30%的网购者使用过Temu,14%使用速卖通,另有3%使用另一中国电商平台敦煌网。
亚马逊也推出超低价购物区加入战局。“只要观察这些产品,就会发现它们与Temu等平台的产品高度相似。当亚马逊对市场动向作出反应时,这本身就具有标志性意义,”卡罗尔指出,“更多竞争者正在涌入这个领域。来自英国境外的低价浪潮丝毫没有减缓迹象,我认为后续还会有更大冲击。”
新兴销售平台如TikTok Shop正在崛起,凯瑟琳·沙特尔沃思补充道,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从糖果、卫生纸到枕头各类商品的推广。她解释说,TikTok卖家能够以低于实体店的价格销售卫生纸,因为他们没有店面开销、员工成本,且库存量极低。“只要消费者能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理想价格购得商品,他们愿意选择任何渠道,”她强调,“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传统零售商——任何平台都可能成为选择。”
传统平价零售商面临的危机在于,它们正在失去“市场最低价”的认知标签。沙特尔沃思认为,叠加近期最低工资标准上调、雇主国民保险支出增加等因素引发的“商业成本危机”,市场将迎来洗牌。“无论定位高端、中端还是平价领域,企业必须做到细分市场最优。当前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参与者过多的局面亟待调整,”她分析道,“这个领域必将出现整合,最终胜出的将是实力更强的企业。”
市场亦存在亮眼表现。The Range在收购濒临破产的DIY连锁店Homebase后持续扩张,今年新开60家独立门店;Home Bargains保持蓬勃发展态势;以个护美妆为主营业务的Savers近年不断扩展版图,据BBC获悉正接手Poundland在佩卡姆的门店空间;OneBeyond虽已拓展至132家门店,但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创始人克里斯·爱德华兹将困境归咎于政策环境:“每个时期都有独特挑战…我们只能专注自身发展。”谈及经营现状,他坦言:“虽未获得巨额利润,但尚能维持收支平衡,我们正在等待市场回暖。”
眼下,他与几乎所有零售商一样,都将重心放在了圣诞季销售。”这意味着一切…只要万圣节和圣诞节生意好,我们全年就能实现收支平衡,”他说道。零售专家凯瑟琳·沙特尔沃思指出,这正是平价零售商的优势所在——消费者每逢重要节庆总会涌向这些货架。”这些店铺是装扮屋子的绝佳去处。”但与此同时,对于许多家庭而言,这可能是他们唯一消费得起的购物场所。并非所有人都青睐线上购物,或愿意专程前往零售公园。
“对部分人群而言,平价购物是一种乐趣,”她补充道,”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完全是生活必需。”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4gkgxeeyz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