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种植豆蔻数十年的斯坦利·波坦表示:”人们常认为豆蔻是利润丰厚的作物——或许确实如此。但这也是农民能种植的最艰难的作物。”几个世纪以来,豆蔻因其层次丰富的芳香风味备受推崇,但其种植难度极高。

“豆蔻是非常娇嫩的植物——容易遭受病害和虫害。你必须时刻待在田间,观察每片叶子、每朵花。它需要日日精心照料,”波坦先生指出。这种作物对天气条件也极为敏感。”去年的夏季酷热难耐——我们的收成有相当部分被高温摧毁。全球最大豆蔻生产国危地马拉当季损失近60%收成,我们喀拉拉邦的损失同样惨重,”他补充道。

根据印度香料委员会数据,这场歉收导致去年豆蔻价格飙升至每公斤1178卢比(约合13美元),同比暴涨70%。豆蔻始终是昂贵香料,按重量计算通常仅次于藏红花和香草,位列第三高价香料。

农民们虽渴望提高产量却困难重重。”一个恶劣夏季或一场意外降雨就可能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这就是豆蔻种植的残酷现实,”波坦坦言。

政府资助的印度豆蔻研究所正在努力减轻种植负担。该所所长A·B·拉梅什瓦里博士表示:”我们专注于作物改良、病虫害监测、土壤管理、能力建设及豆蔻相关技术转移。”作为解决方案之一,研究所开发了专用应用程序,农民可通过该程序监测土壤健康状况并获取定制化改良建议。

“技术已与农业密不可分。从应用程序检测土壤健康,到手机接收降雨量和病害预警,科技已成为豆蔻种植者的日常工具,”拉梅什瓦里博士强调,”如今连小农户也在使用数字工具。他们不必再单纯依赖当地经验,可直接在田间检测土壤质量、湿度甚至病害症状。”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更具适应性的豆蔻品种。”我们主要致力于开发能够耐受主要病虫害,同时具有高产性和气候适应性的豆蔻品种,”喀拉拉农业大学植物育种与遗传学系助理教授普雷蒂·切蒂表示。研究人员已取得一项突破,发现了一种可在有限水分条件下生长的豆蔻品种。

研究团队正在深入研究豆蔻的基因构成,以寻找优良性状的遗传标记。这项知识将加速培育更高产作物的进程。”与其他香料不同,针对豆蔻的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分子层面。我们正致力于解决生殖或产量性状分子标记缺失的问题,”切蒂博士补充道。

豆蔻种植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对采收后的豆荚进行干燥处理。传统上只有大型农场能负担得起以木材为燃料的干燥设备。”小农户不得不依赖中间商或邻居进行干燥,这往往影响产品质量,”社会企业Graamya创始人安努·桑尼指出。该企业于2016年成立,旨在帮助喀拉拉邦的种植户。

“由于豆蔻被誉为香料皇后且经济价值高,许多人开始投入种植,”她表示,”这是种非常棘手的作物,需要10到12年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生长规律、需求特征以及管理时机。每个种植季都像一次全新实验。”

为协助农户改善干燥工艺,Graamya引进了热泵干燥技术。该服务收费为每公斤10卢比,较木材干燥约14卢比的成本显著降低。”成品品质更优,无烟尘污染,受热均匀,豆蔻能保持天然绿色——这至关重要,因为色泽直接决定售价。”

使用化肥和农药种植小豆蔻已属不易,但有些农民正朝着更进一步的有机种植方向探索。”最初起步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前银行职员马修·乔治坦言。他于2020年在喀拉拉邦转行从事农业,”当我首次与豆蔻研究所的科学家交流时,他们都不看好我,说小豆蔻太娇贵,很难进行有机种植。”

起初这些警告似乎应验了——他的首茬作物约九成遭虫害损毁,当地贸易商因其品相不佳而拒绝收购。经过两年试错,他转而采用古印度农法《生命吠陀》,并表示此法带来了显著成效。但这依然不易。”即便到现在,我也不敢说完全掌握了小豆蔻的种植技术。这仍是场持久战,收成时好时坏。但现在我懂得了作物的生长韵律——何时该干预,何时该等待,何时该顺应自然。”

乔治先生最终认为有机农业有望与传统模式一较高下:”可持续农业始于降低投入成本。很多农民认为有机意味着高昂开销,但若能自制肥料并熟知土壤特性,实际上无需依赖化学品也能获得更好收益。”

小豆蔻种植中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是对熟练劳动力的依赖。波坦先生估算其75%成本来自人工,其中大部分集中于采收季。”采收是项技术活——主要由女性完成。她们能精准判断哪些豆荚成熟待采,往往从一簇中只摘取一两颗,45天后重返同一植株进行下轮采收。这正是劳动密集型的原因。”桑尼女士指出这些岗位短期内不会被替代:”小豆蔻的机械化程度有限,喷洒除草可机械化,但修剪采收不行。每个来农场的创新者都说’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至今未有实质性方案。”

波坦先生对此认同,并强调小豆蔻种植需要超越技术的东西:”这门农艺没有捷径,无法全盘自动化。它是少数需要科学与灵魂并存的作物之一。”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n0g2xxnrj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