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运动组织最新报告显示,TikTok算法会向儿童账号推荐色情及高度性化内容。研究人员创建虚假儿童账户并启用安全设置后,仍收到露骨的性内容搜索建议。这些推荐搜索词引导用户接触包括真实性行为视频在内的性暗示材料。该平台声明致力于提供安全适龄的体验,并在获悉问题后立即采取行动。
今年7月下旬至8月初,全球见证组织的研究人员以13岁儿童身份创建了四个TikTok测试账户。他们使用虚假出生日期,且未被要求提供任何其他身份验证信息。
测试账户均开启了平台的”限制模式”——据TikTok宣称该功能可屏蔽”成人或复杂主题内容,例如…性暗示内容”。在未进行任何主动搜索的情况下,调查人员发现应用”猜你喜欢”板块仍会推荐明显带有性暗示的搜索词条。这些搜索词引导至女性模拟自慰的内容,其他视频显示女性在公共场所暴露内衣或胸部,最极端内容包含真实性行为的明确色情影片。这些视频被嵌入普通内容中,成功规避了内容审核机制。
全球见证组织的艾娃·李表示调查结果令研究人员”极度震惊”:”TikTok不仅未能阻止儿童接触不当内容——更在用户注册账户伊始就主动推送”。该组织通常调查科技巨头如何影响人权、民主及气候变化议题,研究人员在今年4月进行其他研究时偶然发现了这一问题。
在被告知调查结果后,TikTok声称已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但今年7月至8月期间,该组织重复测试发现应用仍在推荐性内容。TikTok表示平台设有50余项青少年保护功能:”我们全力保障用户获得安全适龄的体验”,并宣称在违规内容被观看前已拦截九成以上。针对全球见证组织的最新发现,TikTok称已”下架违规内容并对搜索推荐功能进行优化升级”。
今年7月25日,《在线安全法》儿童保护条例正式生效,该法规确立了保护儿童上网安全的法定义务。各大平台现必须采用”高效年龄验证机制”阻止未成年人接触色情内容,同时需调整算法以屏蔽宣扬自残、自杀或饮食失调的有害内容。
全球见证组织在条例生效后开展了第二次专项研究。该组织成员艾娃·李指出:”保护儿童网络安全已成为社会共识…现在亟需监管机构介入落实。”
研究过程中,调查人员还观察到用户对平台推荐的性暗示搜索词条产生的反应。一名用户留言质疑:”有人能解释下我的搜索推荐怎么回事吗?”,另一用户则直接追问:”这个程序出什么毛病了?”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708v7qkeg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