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正着手整治国内互联网上一种过于普遍的情绪——沮丧消沉。本周,国家网信办启动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旨在遏制”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的社交媒体内容。官方表示,此举是为了”整治负面情绪”并”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此次行动重点针对”读书无用论””努力无用论”等叙事,以及宣扬”厌世心态”的内容。
在经历房地产危机、青年失业率高企以及升学就业竞争白热化后,中国经济持续面临增速放缓,这些问题共同导致年轻一代产生理想幻灭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助理教授西蒙·思航·罗向BBC表示,中国年轻人”对自身未来前景存在严重疑虑”,且”必须直面生活水平很可能低于父母一代的现实”。
北京方面对日益滋长的消极情绪感到焦虑,近期已对网络意见领袖和社交媒体平台实施一系列处罚。上周,知名内容创作者胡晨风的所有社交媒体账号内容被清空。由于官方未作说明,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普遍认为这与他在直播中爆火的”苹果/安卓”分类梗有关——他用”安卓”指代逊于”苹果”的人或物。”你这是典型的安卓逻辑、安卓人、安卓资质”,这段被广泛传播的直播片段中,他连珠炮似的说道。虽然该梗迅速被众多网友接纳,但也有人指责胡晨风煽动社会对立。
这种针对不平等的直白玩笑似乎已成为敏感地带——因为它们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不希望民众过度关注的社会鸿沟。内容审查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并不新鲜。任何涉及批评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触及具有政治争议性话题的内容都会迅速消失。而此次”反悲观主义”行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目标指向所有可能引发或加剧消极情绪的网络行为。
以犀利教育观点闻名的网红导师张雪峰本月早些时候因承诺”若北京武统台湾将捐一亿元”引发争议,但直至本周才成为监管目标。据媒体报道,其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社交媒体账号已被限制涨粉。当被问及此事时,张雪峰团队员工对官媒《澎湃新闻》表示其正在”反思”。
尽管具体受罚原因未明,但舆论推测可能与其直播传递的核心信息相关——在不公平的世界里必须做出务实选择。许多学生和家长追捧其残酷真实的建议:他从不空谈追梦,而是强调必须直面考试成绩与经济压力决定的现实。这个本可能成为消极情绪宣泄口的平台因此显得尤为特殊。
监管不仅针对个人。在国家大规模净网行动中,网信办本月对小红书、快手、微博等平台未能遏制”炒作明星绯闻等泛娱乐化负面信息”施以严惩,强调”清朗网络空间符合人民利益”。然而强行维持网络空间”阳光化”必然伴随代价。
罗博士指出:”悲观情绪表达未必意味着拒绝参与劳动力市场,但剥夺情绪宣泄渠道可能加剧群体心理危机。”当下中国青年面临的压力仍在持续——越来越多人因失业搬回父母家,或从高压工作中逃离,自嘲为”全职儿女”。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民众对未来前景的悲观情绪确实在蔓延。
专家认为执政党对此心知肚明,因此试图消除负面舆论证据。但罗博士质疑其效果:”当代中国史反复证明,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运动难以根除社会问题根源。即使拥有中国政府这般强大的执行力,在经济低迷、就业残酷、生育率探底时仍无法遏制悲观情绪。”
【本文精选自BBC,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39r7p47wzgo】